2025数字中国可信数据空间与人工智能生态高峰论坛举办
4月29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承办,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青岛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数字中国可信数据空间与人工智能生态高峰论坛”在福州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聚焦“可信数据空间与人工智能生态融合发展”,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行业领袖等300余位嘉宾,30多家全国各省市区数据局、数据运营主体单位,围绕数据要素流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话数字中国发展新路径。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致辞中指出,可信数据空间是市场配置数据资源的重要载体,需通过共识规则和治理框架建立安全透明的共享生态。她强调,政府应在保障隐私与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要素由市场主导流通,并呼吁探索多元数据空间模式,如行业联盟、头部平台主导等,释放数据价值。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是破解数据“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痛点的关键路径,需深化协同,以人工智能生态激发数据动能。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强调,可信数据空间需在技术保障、多元数据治理、高价值场景开发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呼吁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实现“双向驱动”,通过智能算法提升数据治理效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主任卢延纯指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需完善定价机制,聚焦公共数据成本核算与价格认定制度,破解数据流通难题。他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推进《公共数据成本调查制度》和《数据资源价格公正性认定制度》,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政策支撑。
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CEO林乐表示,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机协同的责任追溯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演进,亟需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起安全可信的底层支撑保障。零数科技致力通过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服务新型生产资料可信、可控流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建议以数据产品化交易替代原始数据粗放流通,并通过成立数据领域专业央企,构建市场化配置的枢纽平台,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开辟新路径。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杨强提出联邦学习是破解数据隐私与模型训练矛盾的关键,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并分享联邦大模型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呼吁构建新型互联网知识传输生态。
针对数据要素价值量化难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系统阐释数据统计与核算方法,强调需建立覆盖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应用全链条的价值链,并建议采用成本法测度数据对GDP的贡献,推动数据价值可量化、可观测。
在产业应用层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江提出“数据链+供应链”双轮驱动产业数实融合发展的理念。他指出,产业互联网可信数据空间可依托区块链构建跨主体互信机制,通过AI大模型实现数据要素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创新。
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CTO兰春嘉介绍,零数可信数据空间依托区块链筑牢数据流通的可信基石,借助隐私计算实现数据的可控共享,在汽车、能源、农业、文旅、政务等领域落地大量标杆案例,以数据驱动产业数智化升级。
技术落地方面,蚂蚁数科智链数通部总经理李书博提到,蚂蚁数科按照国家数据局所提出的“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创造”三位一体架构,强调AI合规助手、区块链与隐私计算融合技术对数据流通的赋能作用,并分享蚂蚁在碳足迹追溯、文化艺术链等场景的实践。
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罡教授建议加快建设全国性的科技数联网和数据空间。他认为,通过构建“数据要素+大模型”融合生态,可有效打通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私域数据壁垒,畅通科技-产业数据资源大循环,加速数据驱动型科研范式变革。
聚焦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深度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1348’架构体系。他提出,通过“规则协同、模式创新、生态培育”三维联动,可破解数据要素流通中的权属认定、收益分配等制度性障碍。该框架已在长三角数据交易枢纽先行验证,形成跨区域数据协作样板。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致辞中强调,“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加快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融合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构建资源流动、权益保护、产业协同的创新生态,实现从数据聚合向数字赋能跃升。”
2025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Kaiyun电竞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于硕介绍,大赛以“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为主题,设4大赛道、17个赛题,涵盖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政府、产业协同、基础设施等领域,旨在挖掘数据要素高价值应用场景。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级数据生态共建,城市数据运营共同体(CDOU)正式成立,首批成员涵盖全国各省市区22家城市数据集团。该共同体由各城市大数据局和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指导,聚焦破解单城数据场景碎片化、应用低效化等瓶颈,探索跨区域数据资源协同开发与标准化运营模式。依托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秉持“场景共享、互信互惠”的原则,构建全国首个专注于城市级数据运营的协作网络。未来将持续引入城市数据运营方,通过跨城市数据应用场景共享互通机制,开创城市数据运营的崭新局面。
会上,全国首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及运营前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专家林镇阳博士表示:“高质量数据集是数据要素市场和AI智能融合发展的‘燃料库’,标准化建设将加速数据供给侧改革。报告首创政策牵引-标准筑基-平台赋能-生态协同四位一体发展范式,提出三大创新突破:一、构建国内首个合规-内容-规模-价值四维高质量数据集标准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二、设计行业级可信数据流通架构,创新零级-一级-二级市场联动机理,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协同难题;三、发布数据要素×科创中心场景引擎,推动数据服务市场与行业大模型深度耦合和长效运营。”
此外,《可信数据空间产业互联场景案例报告》启动。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潘菲介绍报告编制背景时表示:“可复制的数据空间场景须具备四大特征——可信技术底座、产业互联推动力、生态协作机制、标准与制度创新。”她指出,报告将联动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大赛,挖掘“场景驱动-技术突破-模式验证”的标杆案例,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方法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