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迭代的浪潮中,大模型正以不可逆转之势重塑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格局。
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的组成部分,也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近年来,多家机构主动布局AI技术,将其深度应用于智能风控体系搭建、客户服务与财富管理升级、运营流程自动化优化等核心场景,效果显著。
从信托行业来看,据业内人士介绍,部分信托公司依托本地化部署的大模型构建动态风控平台,实现实时风险识别和自动合规审查;在服务信托中引入大模型,对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资金管理,快速分析风险因素并提供预警。还有信托公司打造了证券投资业务智能风控项目,风控流程从事前“机选”、事中“机审”到事后“机测”,全面实现由人工管控转向机器智能管控,显著提高了风险评级准确率。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中建投信托、外贸信托、华润信托、华鑫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陆续接入大模型,积极布局投研建设、客户服务、风险控制、产品创新等多个场景。
“公司围绕服务信托、资管信托运营管理以及服务支撑等领域,打造全时高效、业务全能的数字员工,以数智为驱动,赋能公司转型发展。”中国外贸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信托场景,数字交易员精准提取交易指令,提升交易指令处理效率、降低信息遗漏风险、支撑业务发展;在运营管理场景,数字运营员实现信托合同、协议等业务要素的批量提取、智能比对、自动填单,提升数据初始化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在服务支撑场景,智能问答助手实现公司内部知识的自助检索与问答,提升知识共享与传递效率。
“随着家办业务规模增长迅速,材料审查工作面临‘任务重、时效紧、细节繁’的挑战。传统人工审查模式在效率与准确性上逐渐难以适配业务增长需求。”华润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引入AI技术打造智能审查助手,实现了家办业务流程材料的自动化初审。在减少人工重复劳动的同时,降低了人为疏忽导致的风险。数据显示,自投入使用以来,智能审查助手日均为家办团队节约审核时长10.09小时,相当于减少原本人工审查总耗时的59%。
中建投信托以“星源”大模型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智能化转型,在智能运营等领域取得进展。比如,打造双录视频智能审核场景,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与数字员工的协同优势,实现双录视频内容自动提取、智能字幕自动合成以及标准化话术智能校验等全流程自动化,并自动生成规范的审核报告。
华鑫信托在普惠金融、智能办公、智能风控、智慧运营等核心场景深度布局大模型应用。在智能风控领域,针对传统风控信息处理碎片化、效率瓶颈等痛点,华鑫信托上线“天玑”AI风控,实现了大模型技术在风险审查全流程的深度应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公司通过布局AI大模型,期望在技术、服务和创新方面保持领先,进而赋能信托业务转型。
在大模型重塑金融格局的浪潮下,信托公司正加速拥抱技术变革。专家认为,未来,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需以大模型创新为关键契机,主动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借助技术势能开拓金融服务新生态。
“公司将升级现有家办业务智能审查助手,构建覆盖全业务线的统一智能审查平台。平台将支持多业务线审查流程协同,提供自动识别、信息提取、合规校验、风险预警等一体化功能,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强化风险洞察能力,降低系统性风险,并依托多维度审查数据看板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撑,全面提升各业务线审查效率与风险管控水平。”华润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建投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信托场景”的融合创新,打造集智能服务、精准风控、高效运营于一体的智慧信托平台,着力构建覆盖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信托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在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创新产品与客户服务的同时,在数据安全、合规监管、技术能力及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持续探索与审慎应对。
“要有效防范人工智能在金融业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新型风险挑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
对于信托业而言,拥抱大模型技术绝非盲目跟风的“技术狂欢”,而是一场需要兼顾创新与风控的系统性工程。从数据隐私安全到业务合规操作,是人工智能时代信托行业纵深推进大模型应用亟须解决的系列问题。
未来,信托公司需在积极探索技术应用的同时,将风险防控贯穿于大模型研发、开云电竞部署与迭代的全流程,加速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让其在合规可控的前提下充分释放效能,推动信托业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标题:大模型赋能信托业“智理”升级
链接:https://www.ksrongchuan.com/kaiyundianjingdongtai/youxigonglue/4141.html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邮件给我们